快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秦时小说家 >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项籍字羽(求票票)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项籍字羽(求票票)(2/1)

    “将军!”

    “项燕军中升起楚王的营帐了。”

    率领十万铁骑,飞奔追击项燕,一路之上,镇杀项燕手下兵卒数万,就是其人跑的还真快。

    短短十日左右的时间,便是跑到广陵了。

    再加上前腾龙军团主将龙烨带兵前来,倒是令楚军士气稍微大振,略有些抵抗之力。

    彼此相隔数里驻扎,不为直接强攻。

    按照蒙恬、赵佗所部的消息,接下来两三日,他们就该跟上来了。

    尤其还有杨端和将军的一支秘密数万兵,已然从后方而进,期时,合围广陵。

    将项燕残余之力彻底剿灭,进而南下江东,摧毁项氏一族的抵挡之力,以下吴越之地。

    幕府之内,李信正观挂在屏风上的舆图,楚国这里的区域,精细沙盘暂未有制作出来。

    闻军司马来报,陡然惊异的转过身。

    开什么玩笑。

    项燕军中升起了楚王营帐和旌旗?

    楚王负刍现在应该在押送至咸阳的路上,难不成他跑掉了?

    “当真是楚王营帐与旗帜?”

    李信狐疑不已。

    “却是楚王营帐和旌旗。”

    “属下也觉得诧异,故而派人专门探询了一番。”

    “说来将军或许更诧异了,昌平君熊启在项燕军中,手持传国大印与楚王传位诏书,被项燕拥立为楚王。”

    “算是楚国新一任的王了。”

    军司马刚收到斥候消息,自然也是惊奇,对于此事,好好的探察一番,才了解更为具体的消息。

    前秦国相邦昌平君熊启。

    在项燕军中,被项燕军士拥立为楚王,非已经被押送至咸阳的楚王负刍。

    “是他!”

    “他被项燕拥立为楚王了?”

    “还手持传国大印与传位诏书?”

    “传国大印果然被昌平君带走了,楚国都已经这般局势了,其人也登位楚王。”

    “当真是莫大的勇气!”

    是昌平君熊启登位楚王?

    原来是他。

    李信对其人自然熟悉,先前章台宫论政谋楚的时候,昌平君还是大秦相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好端端的,却是突然入楚地叛秦。

    若非其人,去岁自己不可能那般失利。

    眼下,楚国大势已去,这个时候登位楚王,那就注定只有思路一条了。

    他还真是有勇气。

    不愧是做过相邦的人。

    “将消息速速传至上将军处!”

    虽然昌平君登位楚王,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但细细思忖项燕此谋,或许是想要借助昌平君这位身怀楚国先王血脉的公子,以为继续抗秦。

    没有楚王!

    便是无头混乱之人。

    有了楚王,便是有了方向,甚至于接下来还能够借助淮南老世族的力量。

    尤其是相对于楚王负刍,昌平君身上的楚国王族血脉更是不需要半点怀疑。

    这样一来的话,项燕还真是想要长久同秦军对抗!

    长久?

    那也得扛住秦军接下来的进攻!

    “喏!”

    军司马颔首,当即旁侧拟定文书。

    “传令下去,全军齐备,接下来强攻广陵。”

    “想要继续游走于淮南抗秦,不可能!”

    一览军司马书就的文书,李信盖上自己的印记,直接交由传令使传向寿春,交予上将军王翦。

    至于广陵之地的事情。

    不能够继续让项燕有所谋略了。

    ……

    ……

    “叔父!”

    “秦军今日就要强行攻破广陵了,以秦军的攻城器械,广陵守不住的。”

    郯郡,广陵之城,不过一座方圆二三里的小城,城池的坚固不及汝阴十分之一。

    汝阴之城在秦军手上都坚持不了多久,何况广陵。

    项籍身披七海蛟龙甲,背负长枪,初显硬朗的神容上,浓眉大眼尽皆焦虑。

    手持千里镜,看向极远处,秦军现在正徐徐推进广陵,这里……待不下去了。

    “的确守不住。”

    项梁颔首。

    根据斥候所报,追击他们的不仅仅有秦将李信,还有蒙恬的黄金火骑兵以及赵佗的飞骑。

    他们现在手上的力量都很珍贵,容不得半点损伤。

    “项梁将军!”

    “大将军传令,城中留下五千人守御,其余兵马速速撤离。”

    未几,未待项梁和项籍二人从城上走下,已然有随军之人快速前来禀报。

    “知道了。”

    项梁摆摆手。

    “叔父,我们接下来退向哪里?”

    项籍看向叔父。

    楚国之大,一时间,自己竟然想不出接下来还有什么退路,淮南之地虽大,但秦军更多。

    江东之地,乃是乡土,前往那里,无疑是灾祸。

    “也许是江南!”

    “也许是岭南!”

    “也许是更远!”

    项梁低语应道,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形势逆转如此,楚军一溃千里,国都沦陷,楚国几近沦亡。

    淮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