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风鬼传说 > 第1323章 攻心

第1323章 攻心(2/1)

    上官秀和长孙伯昊明明年龄相仿,但在老谋深算的上官秀面前,长孙伯昊就像个还未长大的孩子,

    孟秋晨接见了长孙伯昊派来的使臣,使臣到访风营,除了送来查斯坦的尸体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使命,让风军明确的做出表态,究竟何时退兵,

    与使臣的会谈当中,孟秋晨一直在打太极,他承诺,己方一定会撤兵,这是或早或晚的事,但就是不给对方明确的撤兵时间,

    双方之间的会谈,主要就纠结在这个点上,直到会谈结束,孟秋晨也没给出具体的退兵时日,

    当天下午,风军在天京城外为查斯坦准备了隆重的葬礼,

    按照阵亡将士的传统,风军用长矛编成担架,将查斯坦的尸体放于担架之上,而后又在尸体上铺了风国的国旗,

    十六名兵卒抬着担架,在天京城外缓慢行走,另有上万名的风军将士列着整齐的方阵随行,

    走在最前面的将官抽出肋下的佩剑,剑锋指向天际,

    后面的风军兵卒齐声喊喝:“风,风,风,大风,大风,大风,风,风,风——”

    风国的军人,风军的葬礼仪式,就连尸体上铺盖的旗帜,都是风国国旗,

    整场葬礼仪式,风军都在向天京城内的军民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风人与宁南人,没有区别,大家同文同种,都是一家人,宁南人即是风人,风人也即是宁南人,无论是哪一边的人,只要他是为国捐躯的英烈,就值得所有人去尊重和敬仰,

    长孙伯昊为了退兵,委曲求全,不惜逼死查斯坦,甚至连查斯坦的遗体都不肯留下,如同献宝一样献给风军,

    而风军对查斯坦,则是给予了军中近乎于最高规格的葬礼,两厢比较,人们对风军的恨意反而没有那么重了,倒是恨透了长孙伯昊这个软骨头的皇帝,

    风军的葬礼队伍围绕着天京,缓缓行进,期间,风军距离天京护城河最近的时候,都不足百米远,这么近的距离,不仅在宁南军火炮射程之内,也在宁南火铳火枪的射程之内,

    但诡异的是,由始至终,宁南军方面竟无一人开炮,无一人开枪,城头上的将士们看到风军的葬礼队伍从自己面前走过,人们不约而同地摘下头盔,向城外行注目礼,

    “国家有难,我当出征,马革裹尸,壮我雄风,”风军将士齐齐高唱大风歌,把葬礼的气氛也推到了最**,

    大风歌,纯正的风**歌,宁南军对这首风**歌也并不陌生,可是以前听了,从来都没什么感觉,但此时此刻听了,却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为国征战,血洒疆场,九死一生,本已不易,可回到京城,又被陛下活活逼死,这是何等的可悲,

    现在人们看查斯坦,已经看不到他生前所犯下的种种过错,倒更像是在看一面镜子,里面映射出来的是自己将来的下场,

    陛下为了苟且偷生,今日能活活逼死查斯坦,明日就能活活逼死自己,可查斯坦还有风军以高规格的葬礼为他送行,而自己呢,自己死时,又有谁会来送行,

    思念至此,宁南军将士无不心头酸楚,眼圈湿红,他们即是在哭查斯坦,更是在哭他们自己,

    天京城头的守军,不仅有第一军团的将士,也有十三军团的将士,

    以前,十三军团的人对自己的这位军团长大人,还真没什么好感,但是现在,人们都深深体会到了唇亡齿寒之感,

    细细想来,查斯坦生前对他们着实不错,十三军团如同一盘散沙,军规军纪形同虚设,而全军团的大错小错,都是由查斯坦一人在背着,从未推卸给部下,也从未殃及过部下,

    查斯坦活着的时候,人们都没什么感觉,现在他死了,人们倒是记起了他生前种种的好,

    当葬礼队伍从城外走过的时候,城头上的十三军将士纷纷屈膝跪地,很多将士手扶箭垛,痛哭失声,

    在军团当中,时常与查斯坦作对,仗着自己的出身,常常不把查斯坦放在眼里的辛辰,此时是哭得最悲痛的一个,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对查斯坦竟然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风军已把攻心战发挥到极致,今日风军并未进攻天京,但他们举办的这场葬礼,不亚于几十万大军对天京城的狂轰乱炸,

    风军大营,中军帐,

    孟秋晨向居中而坐的上官秀欠了欠身形,正色说道:“殿下,微臣以为,战机已经成熟,我军随时可向天京城发起强攻,”

    赵晨接话道:“此战,当速战速决,目前,宁南西部、西北、西南,合计八个郡,都有兵力异动,看起来,八郡郡军是要合力出兵,驰援天京,拖得太久,我军若又不能短时间内攻陷天京,等到八郡郡军赶到,我军将再无胜算,”

    展熊亦道:“现天京守军,士气低落,确是我军强攻的绝佳时机,”

    上官秀的手指在桌案上有节奏地轻轻敲打着,过了一会,他缓声说道:“宁南西部竟然会有八个郡合力出兵,救援天京,倒是让我颇感意外,”

    宁南的西部地区,都是在最近这一百年之内,靠着不断吞并西方列国而得来的,也正因为宁南不断的向西扩张,才导致西方列国组成西方联盟,合力抵御宁南,

    在宁南西扩受挫的情况下,才改变国策,调正了扩张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