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中兴大帝 > 第二百零二章?? 书生气(2)

第二百零二章?? 书生气(2)(2/1)

    ,明末中兴大帝

    黄端伯与朱大典两人脸上的笑容都不是很自然,对于朱慈烺说出来的话语,有些敷衍的味道,这让朱慈烺猛地想起来了,自万历年间以来,因为东林党和复社的推波助澜,书生气已经在读书人中间泛滥,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空谈,侃侃而谈的读书人比比皆是,他们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天大的难题在他们口中都不值一提,他们怒斥朝中官员的贪腐,讥讽明军的孱弱,甚至嘲讽皇上的无能,这些读书人流连风花雪月之中,手无缚鸡之力,擅长口舌之争,压根没有治理国家之能力,却能够赢得不少人的喝彩。

    如果仅仅是读书人之间的书生气,倒也无伤大雅,一些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中做官,体味到署理朝政的艰难,自然会改变看法,可惜的是,因为复社与东林党的不断壮大,这股风气也影响到了朝中的官员,让朝中擅长空谈、不愿意做事的官员也多起来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书生气式的空谈决不能影响到朝政。

    朱慈烺的脸色略微有些严肃。

    “朱大人,黄大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就是了。”

    朱大典和黄端伯两人,都是有能力的官员,也都是实干型的官员,如果他们忽略书生气的危害,对这类情况不加以果断的制止,可以想象,看起来冠冕堂皇的书生气式的空谈,将要在南方大幅度的蔓延,最终直接影响到朝政。

    朱慈烺需要知道黄端伯与朱大典两人真实的想法,他想看看,这种危害国家、危害朝政的空谈究竟蔓延到了什么程度。

    终于,黄端伯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读书人议论朝政,一直都很常见,臣在家乡的时候,听闻皇上在朝中提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万分赞同,各地之杰出读书人,他日总是要入朝为官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只要他们能够想着家国大事,就是好事情,臣倒是觉得,让他们私下里议论一番朝政,未尝不可。”

    朱大典跟着开口了。

    “皇上,臣赞同黄大人之建议,其实臣等在家乡的时候,也时常议论朝中的事宜,臣是南方人,这南方的读书人,时常喜欢聚在一起,议论朝政得失,品评朝中官吏,乃至于监督地方官吏之操行,臣以为,他们之监督,能够促使地方官吏好生做事情。”

    史可法看了看两人,没有开口说话。

    朱慈烺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是朕的疏忽,朕提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真正的意思,是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为天下人扎扎实实做些事情,并非是鼓励诸多的读书人空谈,也罢,朕就和你们好好的说道说道,黄大人,你是礼部左侍郎,协助李大人署理礼部的诸多事宜,对于读书人的影响可不一般,朱大人,你曾经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主政一个地方之军事民生事宜,若是地方上流于空谈之人太多,必定误事,这个地方的风气也不会好。”

    “读书人议论朝政,自古以来都有,朕并不反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就是最好的写照,可那是他们踏踏实实做事情之后,得出来的感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于这民间的议论,是决不能禁止的,这与空谈不一样,各级的官吏一定要倾听民众的呼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就有可能出大事情。”

    “朕所说之议论朝政,绝非空谈,退一步说,读书人免不了空谈,他们毕竟没有进入朝廷做官,也不一定了解民情民意,他们看到了一些不平的事情,发发牢骚很正常,但这样的空谈不能够成为主流,不能够影响到朝政,朕说的直白一些,读书人的空谈,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他们可否知晓农民的艰辛,可否知晓入朝为官的辛劳,他们一概不知,也就是凭着书本上面的学识,想当然的评论朝廷,评论官员。”

    “这世间的事情,绝非简单的黑白曲直,这里面的缘由朕不多说,你们都明白,可是在那些擅长于空谈的读书人眼里,那就不一样了,官吏要清廉如水,朝廷要上善若水,百姓要淳朴善良,偏偏他们的这些话语,还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可他们堂而皇之提出来的这些要求,谁能够做得到,让他们入朝为官,他们能够做到吗。”

    “朕一直都有些好奇,这南京的秦淮河,比京城国子监的名气还要大,大明的读书人,若是没有到过秦淮河,就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