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0小人物 > 第164章 大时代变了

第164章 大时代变了(2/2)

的人才一定会流失。

    两位校长与我合作,便是希望我能够提供稳定的资金,帮助这些岌岌可危的项目续命。他们两位一分钱好处都得不到,却压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如果我们国内的环境再宽松一些,允许这些大学以合理的方式与商业公司接轨,那么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将会快速提高蓬勃发展。

    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允许民营企业合法注册合法运行。相比体制内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体积小,决断灵活。不需要层层打报告层层等审批。而且盈亏都属于个人,不会拖累国家财政。

    一旦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成长起来,将会有数之不尽的资金支持着他们进行各种项目的研发。”林平老生常谈道。

    “如果国家开放私人成立企业,除了做游戏机之外,你还想成立什么样的企业呢?”周记者犹豫了一下后问道。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做到半导体产业链的规模。就是无论到上游的基础研发,还是下游的消费产品。我都希望涉足更深一点。

    当然了,除了电子行业之外。我还希望涉足于航天领域,我曾经有个梦想,便是希望有一天能到月亮上走一走看一看。如果国家开放私人企业注册的话,我一定会注册一家航空航天公司。没准将来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华人,就是我。”林平很嚣张的说道。

    这是是这份嚣张还没有坚持两秒,周记者打击的说道:“你知道阿波罗计划花了多少美金吗?你知道整个阿波罗计划所有的研发又花了多少钱吗?这根本不是一家民营企业能够运营的行业。

    即便国家允许,你也没有这么多钱。充其量,你可以生产一些小型的运动飞机。比如双座或者单座的私人飞机,听说在美国卖的很火热。”

    “钱对于我来说不叫问题,真正成为问题的是我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拥有了自己的航空航天公司,可是却限制于各种政策命令之下,比如有一天我造出了一枚火箭,却只能停留在发射台上数年之内无法动弹。那我有再多钱恐怕也无能为力。甚至为了完成梦想,只能跑到其他国家租赁一片土地。”只要聊到钱,林平就会很自信。

    “据外国同行的报道,阿波罗计划一共花费了四百九十二亿美金。你们公司打算用游戏机挣到四百九十二亿美金吗?”周记者故意抛出一个很困难的话题。

    “阿波罗计划一共持续了很多年,这四百九十二亿美金也并非在一年之中花出。

    如果我们国内的产能能够跟得上,甚至后续的研发也能够赶上我们公司的需求。我有能力在一年销售出五千万套游戏机,保证年内挣到五十亿美金纯利润。有了这笔钱之后,我便可以开展新型的研发。

    十年之内,我们的投资便可以等同于阿波罗计划。所以钱对我来说根本不叫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真的有了这么大一笔钱,而且想做航空航天的话。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不如把这笔钱交给国内的航空航天,让他们去完成我们的梦想。”林平盯着周记者的眼睛说出了这番话。

    林平当然不会天真的想要去登月,林平想要的是‘星链计划’。

    在太空中发射上千枚卫星,组成一个庞大的全球互联网。

    只需要让网速达到十兆每秒,便可以在未来二十年内成为互联网界最大的龙头企业。

    在这个互联网还没有诞生的年代里投资星链计划,远比马斯克在后世投资的那个计划更靠谱。

    毕竟在后世,没几个人愿意花着高昂的费用使用卫星上网。

    以华夏为例除了在戈壁沙漠,茫茫大海之外没有几个客户。

    毕竟光纤到户极为便宜,就算不使用光纤使用手机的流量,一般消费者也能够承受得起。

    在这个年代,大规模线路还没有新建。

    与其等着每个国家新建线路,当真不如投资卫星计划。

    更重要的是,林平华夏商业的背景,想要进入其他国家搞通信业,简直是痴人说梦。

    即便是一个小国家,也不想把自己国家的电信互联网交到外国公司手中。

    更不要谈,一个发达国家怎么能够容许林平这样的公司掌控他们国家的电信互联网。

    而卫星计划,就可以完美地绕过这一切。

    无需等待对方国家的行政审批,不用理会对方国家的各种叫嚣。

    除非他们使用强大的信号屏蔽设备,屏蔽地面与卫星的通信,否则的话只要有消费者购买信号天线,便可以连上空中的卫星网络,实现畅游互联网的目的。

    这个计划,无论是从资金投资,还是各个国家的行政审批,是最佳选择没有第二。

    当这个星链计划实施成功之后,林平不但瞬间拥有了互联网,而且还拥有了全球定位系统。

    一举多得的好事,林平怎么会甘心就这样错过。

    也就是在八十年代初,这个计划才显示出它真正的价值。

    一旦把这个计划拖入新世纪,也就是两千年之后,这个计划的价值将会缩水百分之九十。

    毕竟与传统的互联网接入方式相比,马斯克的卫星上网每月费用高达九十九美元。

    在二零二一年,这相当于是每个月要掏六百多块人民币。

    除了海上的渔船很少人愿意花这样的冤枉钱。

    只要林平在九五年之前搞定卫星网络,大家选则不多的情况下,还可以吃一些先发优势的红利。

    只要自己的互联网成型,形成虹吸效应,那用户将会越来越多。

    随着用户的增多,林平将会有更多的钱去改造升级卫星网络。

    即便光纤时代到来,林平手中已经掌握十几家超级巨无霸网络公司,到时候将不会再有外人对他形成威胁。

    周记者似乎感觉到,林平能够窥探自己的内心一样。

    如果林平真的有这么多钱,周记者的确觉得交给国内的航空航天更靠谱一些。

    不过他也明白,如果这位林教授当真能挣这么多钱,这些钱如何处置是人家的自由。

    如果一个商人连自己的钱都无法自由掌控,恐怕更谈不上什么市场经济。

    当领导们看完这段采访之后,很多人陷入到沉思之中。

    对于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大家已经有了共识。

    只是现在要不要走出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要不要提前开放私人公司的注册。

    当时间来到凌晨三点半的时候,周记者突然间被电话声吵醒。

    报社通知他需要连夜写一篇新的稿件准备明天早上发表在报纸之上。

    “国家要开放民营企业试点?这地点就是京城?我的天哪!”终于有领导作出了批示,虽然不是全面开放,只是小规模的在京城做一次试点运行。

    可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林平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小小举动,居然让历史发上了些许的偏差。

    原本八四年全面开放的企业申请注册,被提前到了八一年,只不过并非是全国开放而是一个城市的试点运行。

    只要在京城内所开设的私人企业取得良好的效益,并且被人们所接受,更重要的是能够刺激经济,让经济繁荣起来。

    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全国开放便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整个京城的报刊上出现了改变时代的报纸。

    人们奔走相告,太多的人想要拥有自己的公司。

    人们幻想着从工人到老板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