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开局一个亚空间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调查与破译

第一百四十三章 调查与破译(2/2)

我们弱?”

    “不好说,但我们现在也不弱啊。”林磊拍了拍东方磐石号,这一艘母舰给了人们充分的自信。

    “又或者找到了什么矿?说不定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下去挖矿了!硅基生物又怎么样,还不让我们挖矿不成?”

    说到挖矿两个字,好多人内心深处的火热都被激发出来了。

    其实很多工程师都在调试挖掘机……能够适应本土重力环境的自动化挖掘机。

    还有好些专家都得到了紧急任务,研发相关的电磁脉冲武器,硅基微生物似乎对电磁脉冲的抗性不高,这种武器的研发,也就成了必然。

    ……

    于是就在这些高级工人的努力下,穿梭机的引擎连夜调试完毕,每一艘穿梭机装载了20个机器人。

    10艘飞船,总计200个探索型机器人!

    这些全都是高性能机器人,加上10艘小型穿梭机,可能得消耗18亿元的造价,算是花了一笔血本。

    不过对比能够得到的东西,也算不上什么了。只要能调查出结果,就是值得的。

    第二天早上九点半,这些穿梭机准时起航,从东方磐石号的太空港口飞了出去。

    ……

    飞船的速度并不算太快,一直用了3天的时间才抵达星球上空,尽可能隐蔽的飞向了星球的各个角落。

    隐藏在星球中的硅基怪物群,能够抵抗严寒,却并不意味着它们喜欢寒冷,相反,它们喜欢热源,所以才躲在地底下。

    至于地表零下两百多摄氏度的环境,只要不惊扰到它们,就不会冒然出来。

    所以,重点侦查的,是没有任何地热的极度寒冷区域!

    一个星球如此广大,哪怕经历了长期战火,还是有着很多的遗产可以收集。

    第一个侦查到的地点,是一艘被冰块彻底淹没的轮船。

    这艘船的形状像是大号的渔船,被冰封在海面上。

    机器人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将冰块破除,钻进轮船当中。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并没有遭受任何攻击。只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轮船上没有被冰封的尸体,不管是动物的尸体,还是当地智慧生命的尸体,一具都没有找打。

    在船舱的侧面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破洞,似乎是用被硬生生腐蚀出来的。

    “殿下,你看这边的痕迹,这种腐蚀并不是酸性液体的腐蚀,而是物理层面的破坏。也就是那些黑雾,组成的液态金属腐蚀出来的。”郭伟强在各大屏幕前,低声说道。

    “这艘船应该是灾难发生后被遗弃的渔船,里边没有尸体倒也不是不可能。”

    侦查部门有整整两百多个屏幕,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负责一个机器人的操控。

    张然站在监控屏幕前,摇了摇头:“但也有可能,硅基生物通过这个破洞,叼走了尸体?实际上我们在10个不同的地点,200个机器人,全都没有找到任何碳基类生命的尸体。”

    “难道它们需要有机物吗?又或者它们自己是没办法合成有机物的?它们不是硅基生物吗,需要有机物做什么?一个星球,最多的有机物就是石油煤炭了吧……难道它们在挖石油不成?”

    “又或者,它们干脆就是高级文明制造出来的矿机,它们并不是需要有机物,而是对碳基生命,带有先天敌意?”

    郭伟强摇了摇头:“只能等待科研组的研究了……不过我听说,这种硅基生物和以前遇到过的虚空变形虫,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体了。它们有细胞构成,而虚空变形虫是完全没有细胞构成的。”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工程师在屏幕前发出了报告:“报告!找到好东西了!”

    这几位人问讯转过身子,看向另外一个屏幕,在船舱的某一个柜子里,保存着一些三角形的卡片状物质。

    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它们可能已经保存了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简直脆弱的不行。

    机器人小心翼翼的拿着这些东西进行扫描,就仿佛里面不是一个外星造物,而是一个脆弱得轻轻一碰就会消逝的生命一般。

    看到上面花花绿绿的图片,还有一些楔形文字,这位工程师惊喜地说道:“哈哈,大概率是小孩子的识字玩具……太棒了!”

    万事开头难,找到第一件有用的资料后,更多的资料接二连三地被寻找到。

    譬如说各种散乱的数码设备,有火柴盒大小、有手机大小,还有篮球大小的,完全不知道是什么。

    在某一冰封城市中,人们还寻找到了汽车……

    这种汽车和人类的不太一样,它们看上去更加扁平,就像碰碰车一样,以适应当地原居民更加矮小的身体。

    按照专家估计,西巴迪文明的个体,普遍只有13米的样子。

    还有一些工厂中,还保留着完好的机械设备。

    人们打算投送空间门下去,搬运这些机械设备。

    当然了,战争的痕迹也发现了不少,不管是墙壁上的弹坑,还是金属被腐蚀的痕迹,都揭示着这里发生过惨烈的战斗……

    更重要的是文字资料!

    通过大量带图片的文字对比,让信息学家、翻译学家们的破译速度极快。

    在多方人员的加班加点下,短短30天的时间,最初步版本的翻译成果就出来了。

    特别是那部40多分钟的电影,更是详细翻译了一遍。

    对于这些翻译的结果,关注之人自然众多,张然特地召开了会议。

    出乎预料,第一句话就让人们吓了一大跳。

    “亲爱的后代,欢迎回到我们的母星!热烈祝福这伟大而光荣的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