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四〇四章 吴淞炮台

第四〇四章 吴淞炮台(2/1)

    董叔恒还在船上就在关注着沪上的债券股票发行的事情。

    股票还好,要等到交易所正式成立了之后才会发行。

    但是铁路债券可是提前发行的。

    要是爆出了冷门,那么以后华夏的财政政策可能都要跟着改变。

    债券可是一个好东西,可以让很多政府想做的事情提前实现。

    尤其是华夏现百废待兴,需要建设的地方实在太多。

    如果仅仅是政府投入的话,必将扰乱华夏的货币秩序。

    但时候发型债券就不一样。

    债券对于百姓来说是一种投资。通过发型债券募集资金来开展建设活动。

    相当于政府拿着老百姓的钱去投资。这和政府直接用获取的钱去投资是完全不同。

    因为债券所募集的资金也是来自民间。

    投资到大型的项目之后,这些货币又会重新回到民间,那么民间的货币保有量实际上是不变的。

    有了这三千万,董叔恒原来那三年一万公里铁路的计划,实际上都显得有些保守了。

    这个计划还可以做一个加法。

    第一次债券的发型,关乎老百姓对于政府债券的信心。

    这种依靠信用支撑的东西就是这样的微妙且脆弱。

    有时候仅仅一点点瑕疵就会让人们的不信任无限的扩大。

    在国债发型之前,董叔恒甚至让胡光墉偷偷地找了几个托子。不过这些托子最后都没有用上。

    在董叔恒的眼中,华夏的百姓大都是保守的。尤其是那些手中有钱的士绅地主。

    但是没有想到此次购买铁路债券最多的反而是那些士绅,当然,山西的那些老财主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要购买债券必须使用华元。

    华夏的银行系统中一直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兑换华元数额巨大的话,是可以上门办理的。

    像山西的那些老财将银子铸造城银冬瓜藏在地窖里。一般人连搬都搬不动。

    况且搬到了街面上也不安全。

    这就衍生出了上门服务的方式。

    银行有专门的安保力量以及设备去对付这些大银旮瘩。

    这次铁路债券发行的时候,就频频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多士绅不大经商,手中掌握的都是银锭。都是存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放在他们手中就是死物。

    那么这些铁公鸡为什么愿意拔毛了呢?

    董叔恒没想到,这次债券发型,报纸上那一套爱国主义的宣传倒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很多的老财都是冲着拍新政权的马屁去的。

    尤其是山西的那些老财主,他们深得其道。

    董叔恒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将这些民间的死钱给套出来。

    历史上,满清末年的乱世,让华夏的土地底下不知道埋了多少的银子。

    随着主人家突然遭遇意外,这些银钱埋在了地下,无人知晓。那样就彻底失去了其价值。

    这次债券发行的事情,财政部干的非常的漂亮,他们已经知道了使用媒体的力量。

    而当前西方的国家早就已经学会了利用媒体。

    比如英国人在打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就已经在媒体上渲染沙俄的残暴,以及沙俄对整个欧洲,对大英帝国的威胁。

    从而降低百姓的反战情绪,获得更多人对战争的支持。

    这些报纸通过船只进入了华夏,进入了董叔恒的视野。

    为此,董叔恒专门召集手下开过一个专题会议,就是讨论怎么在工作中运用好舆论,运用好报刊杂志这些宣传手段。

    街面的上小商贩走街串巷还知道吆喝几声呢!

    政府做事情很多时候就跟商贩做生意差不多。老百姓就是政府的顾客。要让他们认可你,支持你,宣传工作少不了。

    多使用一些宣传的手段,有时候事情反而会事半功倍。

    至于股票,董叔恒不用担心,股票实际上是一种零和游戏。

    哪怕是刚开始不温不火,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华夏的企业现在融资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毕竟现在能够城里大企业的都是有家底的人。

    而且很多人都是将公司看做自己的家业,并不愿意拿出一部分的股份出来公开募股。

    公司完全掌握在自己家族的手中难道不好吗?

    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大家觉得要是将公司拿出一部分股份分给别人,手中的资金是宽裕了,到时候公司也是他们家说的算,但是作为上市公司要受到华夏政府严格的监管。

    那么这个公司还算是完全属于我们家族的吗?大家在心中都会算这么一笔账。

    在华夏工商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出现这样的状况很正常。

    所以这次上市的企业大都是国属企业。

    而且很多都是新成立的国属企业。他们涉及的领域倒是很广。

    有矿业、机械加工、制药、纺织,甚至还有农业开垦。

    有很多企业都是新面孔,这些都是董叔恒很看好的产业。但是前期的投资都比较大。

    比如说吐鲁番酒业就是要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建立葡萄园,酿制葡萄酒。

    西域的葡萄酒本就很有名,只是以前西域混乱,没有人去做这个产业而已。

    再比如巴勒喀什湖(现在已经被华夏改为了原来的名字夷播海)钾盐工厂。

    夷播海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大家知道哪里都是因为李白出生的碎叶城就在夷播海的南面。

    董叔恒已经下令给左季高,让他在楚河流域重建碎叶城。这个事情的象征意义很强。

    这个消息刚出现的时候,就在华夏引起了一阵波澜。

    华夏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汉唐梦。这些曾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重新让被满清灌了满脑子奴性的华夏人找到大国子民的自信。

    这次西域的企业就有四家之多,远东的企业也有好几家,它们主要是采矿业。

    没办法,采矿业的前期投入比较大,需要大量的自己。尤其是在偏远的地区,采矿业还要将交通的成本考虑进去。

    但是采矿业的回报也是比较高的。毕竟在现在的华夏,只要将矿产资源从地底下挖出来就不愁销路。

    因为现在董叔恒正处在挖矿、打怪积累经验的阶段。

    当然这些公司里面也有一些民间的企业。

    大都是与董叔恒比较相熟的商人,他们基于对董叔恒眼光的信任,才将公司的一部分股份拿出来流通。

    这些跟董叔恒走的比较近的商人,这几年扩张的比较快速。不同于传统的华夏商人。

    他们现在手头上的资金却是比较紧张,要是想继续将企业进行扩张就要走公开募股的路子。

    他们也发现了这种公开募股的方式,对他们大股东的地位威胁更小。

    因为除了自己,其他的股东都非常的分散。

    他们一直以来在商业上跟董叔恒合作,对董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