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三九七章 印度!印度!

第三九七章 印度!印度!(2/2)

高原上的上的小国,英国人没有自己下场,而是派遣印度北部的土邦前去攻打。

    两个附属国虽小,但是地势险要,堪堪挡住了几次进攻。然后就向北边的高原当局求救。

    那时候还是满清驻藏大臣管理这些地方。

    此时驻藏大臣的手中兵马不多,可是还是分别派遣了两千人前去支援。

    这才守住了这两个国家。

    使团的卫队现在都留在这两个国家,他们用驻藏大臣的命令控制了这两千人的军队,同时也帮助当地训练军队。

    使团请求中央能够支援一批武器过去。

    驻藏大臣派去的援兵现在都划给了使团卫队管理,这些人的装备实在太差,就连内地的清军绿营都不如。

    不过这些人无论战力如何,至少都适应了高原环境,能够在高原上生活。

    报告中提到,廓尔喀也请求宗主国派兵驻扎该国。

    这些高原南边的附属国因为跟印度地区交往密切,所以非常清楚南边的印度土邦是怎么样一步步沦为英国人的殖民地的。

    不要以为英国人都是绅士,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也是充满血腥的。1757~1849年英国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的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战争。

    一步步地蚕食印度各个邦国。

    其中充满了阴谋、杀戮与血腥。

    董书恒出现的有些晚了,现在英国人已经基本上征服了印度地区。好消息是,华夏的几个附属国都还在华夏的手中。

    缅甸同样相华夏求援,因为他们面临英国人的威胁还要更大一些。

    董书恒当即下令给彭玉麟,让他安排高原师派遣一个步兵团进驻廓尔喀,并且在廓尔喀招募当地士兵组成仆从军。

    派遣军队进驻哲孟雄和布噜克巴,在当地和印度地区的边界设立哨卡,在交通要道建立要塞。

    命令总后勤部调运一批后勤物资到高原地区。

    前面几条都还好做,只是调运物资确实是一件的难事。

    所以董书恒命令四川行省着手修建一条通往西南高原的公路。董书恒知道这条公路是很难修的,所以他没有给四川总长骆秉章设定时间。

    因为这是一条战备公路,董书恒还命令作训部组织两个民兵师前去负责主导这项工程。

    这两个师的士兵也主要从高原地区征募。同样的,这些人主要的出自当地的农奴家庭。同之前的征兵是一个政策,他们的家人能够受到优待。

    董书恒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不断地从那些土司手中抽血,等后面要废除农奴制度,这些先解放的人就是很好的示范。

    农奴们见到人家跟着复兴军后的样子,兴许不需要复兴军动手,自己就会起来反抗土司,到时候复兴军只要拉个偏架,问题就解决了。

    这两万多人的高原民兵师,将是华夏是第一支高原筑路部队,他们中有很多人长眠在了这条公路上,这两个筑路师的伤亡甚至超过了华夏的作战部队。

    但是一直到道路修通,两个师都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使团报告布噜克巴和哲孟雄的国王干脆趁着朝贺,自己带着家人赶往新京了。

    国家的大政交给了华夏派来的使者做主。这朝贺之路一来一回时间可不短。

    到时候说不定他们就要在新京安家了。新京也许很快就要有一条国王街了。

    这两个小国本就是依靠宗教来管理,连大臣都没有几个。寺庙就是统治的中心。

    现在他们将国家都交给上使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反正他们本身也没有什么权力。

    实际上这两个小国都很小,只是他们都处在喜马拉雅山脉重要的南北通道上,所以无论是华夏还是南边的英国人都看到了这里。

    使团接手两个小国后,一边迅速向南边派出探子查看情况。

    一边整编军队,积极做好防御工作。

    西边的廓尔喀是西南几个附属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同时廓尔喀士兵的战力也是最强的。

    他们用手中的廓尔喀弯刀,打败了印度土邦的多次入侵。

    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向南进攻那些土邦进行报复。

    廓尔喀人骁勇善战,要不是武器落后于南面的印度土邦。根本就不用担心那些印度土帮的进攻。

    华夏使团的到来受到了廓尔喀人的热烈欢迎。历史上廓尔喀号称是华夏最后一个藩属国。

    他们对于宗主国是忠诚的。

    之前满清发生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廓尔喀还上表满清,询问是否要派兵前去助剿。不过被清廷拒绝了。

    见识了使团卫队的装备,廓尔喀当即决定要向华夏购买一批武器。

    同时,他们希望宗主国华夏派兵驻守廓尔喀,帮助廓尔喀训练军队。

    廓尔喀甚至愿意为驻军提供军饷和后勤保障。

    在这么远的地方驻军。后勤确实是一个问题。所以西南的驻军必须要就近解决补给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到藩属国伸手是一个办法。不过西南的藩属国都是比较穷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当地建立农场。

    使团回报说,这几个藩属国海拔都比西南高原要低。

    因为他们大都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南路的坡地上,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南部恒河平原地带过度的坡地。

    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到了这里正好被大山挡住,所以这里降水量充沛,气候温暖。

    这里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可是当地人的耕作技术却落后。

    所以使团建议华夏可以调移民过去,在当地建立农场。

    董叔恒并不准备全部从内地招募移民。光是穿过高原,就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倒下。

    董叔恒还是决定继续从农奴中招募农场的职工。这些缺的只是技术,华夏这边只要派遣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好了。

    董书恒下令给作训部,让他们继续在高原征募民兵,到西南的三国组件农场。为当地的驻军提供后勤补给,同时也能提供后备兵力。

    对于缅甸,董书恒让彭玉麟出面与缅甸国王交涉,华夏派兵去缅甸的首都驻防,但是华夏必须按照缅甸当初对满清称藩时的约定,接管缅北的四大土司区。

    这些地方要是不收回来,以后将是西南的动乱之源。

    其实这这些地方,缅甸王国自己也管不着,这些土司几乎都是处在自治的状态中。

    当然了,如果以后英国人打到了这里他们很可能会倒向英国。

    所以董书恒干脆收回到自己手中。

    同时将这些地方收回来,也是为了配合石达开西进。彭玉麟将为太平军提供一条安全的西进通道。

    到时候这些土司区将会和太平圣国接壤,方便华夏为石达开输血。

    让太平圣国跟英国人在印度西北打一场代理人战争,这就是董书恒的打算。

    这样就能够避免华夏与大英帝国全面开展的风险,要知道,那样的话,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ps:那时候的加尔各答已经成为大英帝国仅此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所以这里对于印英当局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