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谋明 > 第六十八章 穷窘

第六十八章 穷窘(2/2)

    ……

    穿着胖袄戴着范阳笠,赶路赶的一脸黑灰的闵元忠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注意。

    商行之中,朱任重与长子朱万春,次子朱万和正坐在柜台之后说话。

    三人俱愁眉不展,朱万和小声抱怨道:“我以为曹州刘就是征粮养兵,现在看他不占扬州也想占着淮安,地方钱粮怕不足养兵,还要将手伸到盐业上去。”

    朱万春道:“他要招抚杨世礼,无非就是一则要掌握灶户,二来掌握私盐渠道,获得销路,现在看来杨世礼还没有同意曹州刘的条件,显然也是未将游击将军或参将的官职看在眼里。这也并不奇怪,杨世礼好歹有千多部下,一年最少出盐过二千万斤以上,一年净利十余万两,我朱家世代盐商二百余年,积累家财不过几十万,杨世礼再做几年盐枭家资就在我朱家之上,他才不愿戴着官帽将资产献出来给人。”

    朱任重一直心事重重坐着,这时才点头道:“老大见事明白,把曹州刘和杨世礼等人的心思都摸的不差。不过就算杨世礼不肯当这个官,他好歹也要拿出地盘和好处来与曹州刘分润,说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却是得看这强龙和地头蛇比起来到底相差多少,杨世礼扛不过,现在曹州刘控制的灶户越来越多,各家商行都得将自己的灶户拿出一部份,售盐的渠道也分出一部份给客兵,这样他一年最少能弄十几二十万两银,加上田赋正项收入,养这几万客兵是绰绰有余了。”

    朱任重停了停,叹口气道:“也怪不得曹州刘这样的不听皇命,皇帝不差饿兵,咱们大明穷的底掉,这些掌兵的却是可以在民间随意搜刮养兵,谁还听朝廷的?真是怪事,天大的怪事!”

    正如朱任重所言,大明此时的财政已经是完全破产,崇祯年间的财赋收入有波折曲线,总体上是一直持下降状态。

    说来奇怪,除了崇祯元年有意降低一些赋税之外,大半时间崇祯朝也是走在加征和加收的道路上,但由于控制力的持续下降,越是加收就越是减收,从杂项收入到田赋正项,年收入年年锐减,很多税赋根本收不上来,加征的辽饷练饷剿饷加起来,赋税收入仍然不足以养兵。到崇祯十七年,财政已经破产多年,可怜的皇帝除了用光了自己的内帑之外,连宫中的器物都拿出来当了不少,此外崇祯七年前后就确定了皇陵修筑地点,下来十年了皇帝都没有钱给自己修陵,这在大明历代皇帝中也是头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形……象崇祯这种在位十几年的皇帝,皇陵应该早就修好,并且维修多次了。

    这使得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都无帝陵安身,皇帝尸体先被放在门板上抬到宫门外,勋臣太监并百官不敢上前叩首祭祀,只有襄城伯一人上前叩拜,其后崇祯帝与周后一起放在柳木棺里,涮上红漆后李自成决定将帝后二人送到修好的田贵妃陵安葬,着顺天府解决此事。

    顺天府和昌平县均无钱粮,库中一穷二白,从当时的各种记录上来看真是凄惨之至,国家首府没钱,皇陵所在县没有钱粮,国库无钱,最后的记录是四月上旬前后,由顺天府倡导,若干百姓凑了几百两银,办了简陋的灵棚,修了陵墙,各家多则几十两,少则数两,甚至几十钱,凑起来银钱把帝后安葬……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大顺政权顺天府官李票为开田贵妃墓室一事,责令昌平州官吏“即动官银催夫速开田妃圹,合葬崇祯先帝及周皇后梓宫。

    四月初三日发引,初四日下葬,毋违时刻。”可是,因为当时昌平州“钞库如洗”,而葬期又十分紧迫,时任署昌平州吏目的赵一桂,只好与监葬官礼部主事许作梅商议,带上工房人员冯朝锦入京禀报顺天府。经再三请示,府官始朱批:“着该州各铺户捐挪应用,事完再议。”

    赵一桂回州后,随即组织募捐。先后有十人捐钱共三百五十千文(约合银二百三十三两)。其中,刘汝朴六十千文,王汝朴五十千文,白绅三十千文,邓科五十千文,徐魁三十千文,李某二十千文,赵永健二十千文,刘应元二十千文,杨道二十千文,王政行二十千文。

    几乎只有这点钱钞,就完成了崇祯帝后的整个葬仪。

    其中,雇夫头杨文包揽开挖、掩埋隧道,用银二百两;搭盖薄棚三间、小棚两间,用银四两五钱;从纸铺买纸用银一两八钱;从猪户买猪用银四两五钱;从羊户买汤羊二只,用银一两六钱;从攒盒铺买素供二桌,用银一两;从饭铺买面及大米饭,用银一两;犒赏夫役,用银二两四钱;打造开启玄宫石门用的拐钉钥匙及石匠开门,用银五钱;伺候送柩员役酒饭等,用银五两五钱;买细连绳用银四钱;木匠工价用银四钱;打扫灵棚人夫用银二钱五分;顺天府来人饭钱用银一两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