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流微澜 > 第三十二章 克勒维茨的问题

第三十二章 克勒维茨的问题(2/2)

生产的改造。”

    或许是“英国”、“武器生产”这些字眼触动了克勒维茨,他脸上浮现出惆怅,心事重重地说道,

    “英国的财政收入颇为充裕,工商业起了很大作用。依您之见,政府怎么才能帮助您这样的商人发展壮大呢?”

    王储家宴之上都是在朝廷供职的中高级官员或者裙带,克勒维茨也不避讳问一些宏观问题。他对英国的经济有一些了解,但其实不够深入。谢绾斟酌了下用语,先给他做了下后世对于十九世纪初英国的经济情况的描述,

    “目前英国政府的税收大概是七百万英镑左右,是普鲁士的三倍。英国高税收背后是商业规模的巨大,而商业背后是大规模的工业在支撑。英国目前工业规模占到全世界的一半,而它的人口还不及法国,可以说,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工业国。所谓工业国,就是以工商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而非普鲁士这样,以农业税为主要收入来源。英普两国的差距,正是在这工商和农牧上有本质的区别。”

    谢绾对此其实琢磨过很多次,不过他是纯兴趣爱好,并非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分析比较偏理论。他顿了一下,还是决定把自己所思所想都告诉克勒维茨,

    “目前英国出口总规模,已经达到三千万英镑以上,全部为工业品,其中又以纺织品原材为主,占到了它所有出口产品的七成以上。而它之所以能够生产出这么多工业品,一是它占有印度作为原料基地,二是它历来重视海上贸易,出口渠道畅通,三是它国内纺织品生产上下游企业集中,形成了产业链和规模效应。”

    克勒维茨来了兴趣,继续问道,

    “印度的棉花我清楚。但什么叫产业链、规模效应呢?”

    谢绾知道自己用了原来时空的术语,但确实也没有更好的词代替。既然克勒维茨问,他就解释,

    “比如织布的工厂隔壁就是纺纱的工厂,纺纱的工厂隔壁就是制棉的工厂,这样原料、产品、信息调配都非常迅速,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同时,当这些上下游工厂都大规模集中在一个地区时,所有工厂都处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中,对成本和质量又是一个极大的优化。

    另外,一旦这种相关工厂大规模聚集,一些原本少见的工厂也出现了,比如纺纱机、织布机两种机械的生产厂,以及给机械生产厂提供制造机械的机床生产厂,这也正是英国各种工业设备研发能力强的缘故。

    这种集中还催生了工人和工人生活设施的集中,会诱使有更多种类的工厂和商户来到这个区域,形成扩张性的良性循环,推动当地经济繁荣。”

    谢绾说得有点快,延展得也有点远,从工业推及经济。虽然克勒维茨一开始并不指望这个毛头小子能有什么见解,但他还是一字不漏地听完了谢绾的论述。

    经济学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种刚刚萌芽的哲学理念,远不及后世研究的那么广阔和深入。克勒维茨想了下谢绾的逻辑,点点头,联想到如今的普鲁士,就顺势问道,

    “那您觉得,我们普鲁士可以采用和英国一样的方式发展吗?”

    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恐怕真的只有谢绾能回答,他卖了个关子,

    “不可以。也可以。”

    说不可以,是因为真实历史中就确实没发生这事,而且是由客观原因造成:当前普鲁士每年财政收入三千万塔勒,接近两千万用于军费开支。十年解放战争(注1)又把积蓄给打空了。正在推行的税制改革减少了税源,但为了促进工商业繁荣,又不得不如此。政府捉襟见肘,很多前瞻性的发展无法投入,自然不可能弯道超车,只能一步一个脚印;

    说可以,那是从逻辑和发展趋势来看,受这个时代科技水平和治理理念所限制,普鲁士并没有完全利用好政府职能和市场杠杆。

    克勒维茨追问,

    “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