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十五年 > 第三十六章 盐茶弊端

第三十六章 盐茶弊端(2/1)

    “也就是说,各地并不缺盐,以一人一年需要五斤盐,我大明一共七千万人口计算,我大明去年一年消耗了多少食盐呢?这个算数很简单,一共是三亿五千万斤,以一引盐430斤,纳银三、四钱,十引盐为三到四两银子计算,加上人口盐稅,哪位先生帮我算算,我大明朝去年一年的总盐稅,应该有多少呢?”朱慈烺看向众臣。

    反推法!

    首辅周延儒眉毛一跳,看向朱慈烺的目光里,忍不住有惊异。

    虽然已经知道太子不是一般人,但太子的聪慧,还是超过他的想象。

    一片沉默。

    半晌之后,一大臣回答:“大约……780万两!”

    朱慈烺看了一眼,是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看来,他对心算还挺精通。

    轰!

    朝堂上彻底骚动了。

    其实盐政弊端并不是秘密,从朱元璋到万历皇帝,都曾经大力整理盐政,盐稅也经过好几次的改革,不过其间的弊端却始终无法杜绝。万历皇帝后,不论光宗、天启帝,一直到现在的崇祯皇帝,都已经没有气力再整顿盐政了,盐政唯一发光,每年为朝廷收取250万白银的时间段,竟然是天启年,臭名昭著的五虎之一的崔呈秀出任淮扬巡抚,大力支持两淮盐道使袁世振改革盐法,执行纲盐法的时期。

    后来阉党垮台,崔呈秀在蓟州被枭示,淮扬巡抚不再由崔呈秀的阉党亲信出任,改由东林党人李三才接管。李三才废除了阉党的纲盐法,结果明朝盐稅从200万两急跌至每年100万两。

    户部尚书陈演的额头已经渗出细汗了。

    首辅周沿途也是脸色铁青。

    照朱慈烺所说,200万两都是少收了,何况100万两?

    盐稅的弊端陈演不是不知道,盐商和各地官员相互勾结,加上富商巨贾还有各地的文武勋贵,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将每年的盐稅悄无声息的分掉了大半,因为这个团体太庞大了,真要清查下来,非动摇国本不可,因此,历任的首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每年的盐稅不是少的太离谱,都不会过于追究,或者也追究不起。

    这一届的内阁当然也是如此。

    而陈演也的确没有细想过,每年的盐稅竟然应该有780万两之巨!

    这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数字。

    如果有780万两,不要说辽饷,就是厘金税也不必征了,只靠盐稅加上田亩赋,大明朝就能运转起来。

    朱慈烺说,盐稅一度曾经占到朝廷收入的六成,一点都不夸张,宋朝时,盐稅收入最高曾经占到朝廷收入的八成。

    《两淮盐法志》记载,清代乾隆时期,两淮盐商每年上缴盐税达600万两,占全国盐税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乾隆时期,每年盐稅有1200万两,相比大明的100万两,这是多么恐怖的差距。

    龙座上的崇祯已经满脸怒气。

    他从来都不知道,每年的盐稅竟然差了这么多。

    “但朝廷却没有收到这么多的盐稅,那么,消失的盐稅哪里去了呢?”

    朱慈烺问。

    答案很明显,被偷税漏税了,有些商人没有纳银就拿到了盐,然后在市场上大肆贩卖。

    这也就是所谓的私盐。

    当然了,780万是一个理想数字,永远都不可能收到,但一年两三百万的盐稅,总该是有的。

    “臣弹劾两淮盐道使!”

    “臣附议!”

    “两淮盐道使贪污舞弊,应交由刑部彻查!”

    那一群的言官又激动的跳了出来,或许是780万两的数字给他们刺激太大,他们一个个咬牙切齿,面红耳赤,如果两淮盐道使就在面前,他们估计能生吃了他。

    “传旨,杨显名还有两淮盐道使冯导延即刻进京!”

    崇祯早已经是怒不可遏。

    杨显名是崇祯派往两淮的总理太监,盐稅出了问题,杨显名当然要负责。

    历史上,这个叫杨显名的太监,最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