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华娱之别样人生 > 第884章:小狐的导演梦

第884章:小狐的导演梦(2/2)

叙事方式其实会挑战到一定的观影人群。

    在观影人群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就会把这份无处安放的情绪发泄以及归咎在性别上,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她是女导演,难怪不好看。“

    真要说根本原因的话,可能整个大环境的主流反智娱乐向的,反智娱乐具体怎么体现,消费性征的,标签化的,高沉迷的,情绪发泄的,麻痹性的,拍电影现在都在考虑能否带货;这样的环境下,主流商业片的可能性都被束缚了,更别提多样化的视角了,没有谁不对,只能说时代如此发展成了这样。

    电影说到底是商品,是消费者可以选择消费的商品。

    国内电影的回本逻辑是这样的,特别是商业电影,电影院票房是回本的大头,如果电影院票房没回来,其他途径就很难回本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没有办法只精准打击目标观众群,必须还要扩大受众,要广大受众买单,那基本定调就是主流。

    女性的经历是个体化的,哪怕是公共领域的话题,女性,这个性别的整体经历都是边缘的、私密的,而这类的内容没有必要占用公共资源去讲述,因为触及的观众太少了,我们有更大的共同问题和矛盾值得被探讨,这个的观众基础更大。

    主流的刚需是主流叙事,女性创作者的女性视角就会被说是“强说愁”、“矫情”。

    这是个完美的闭环:女性的经历不值得被讲述->“强说愁”、“矫情”,没人看->不值得占用公共资源->持续边缘->更不值得一提->女性的事儿就是小事儿->小事儿不值得被讲述。

    在这个闭环当中,女性的视角、故事、情绪、乃至作为女性的经历都被全盘否定、异化。

    你要是但凡带一点女性视角和色彩,都会被说能不能做个洒脱的女导演?能不能别老揪着这些琐碎的情绪不放?

    甚至会被反问,都什么时候了,还拍鸡毛蒜皮的事儿,应该拍有格局的商业片。在这种大格局下,大部分商业片都不需要女性视角或者说是多元视角。

    就创作的内容而言,作为创作者的女性导演执导商业片,是一种对主流文化的靠近和自我认同。

    主流文化又是偏向男性的,大部分女性创作者又都是有主见的女性,未必甘受各式妥协,这时的独立电影就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和较宽松环境。

    说白了,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有出路,不得不选择独立体系。在独立电影体系中,总体而言,观众相对能接受多样化,创作者的话语权也要更大一些,创作也相较有空间,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出圈佳作。

    如果能在主流中有出路,相信大部分创作者肯定会更愿意触及更大的观众群。

    从资本的角度考虑,拍商业片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只是有时候内容比较好而已。

    要赚钱,自然就是要稳了。要稳为什么不选择主流?

    那么多实力被认可的男性导演都没片子拍,为什么要选择边缘人群?一个商业片如果找女性执导,那片中的“女性”导演也必须是一个商业元素,性别要有变现能力,没有商业价值的女性导演,宣发上不能打上可供消费的“美女导演”的标签,又或者是某种“女性标签导演身份”的标签的话,那又何必用女性呢?

    如果某天媒体上说神仙姐姐女士要执导刘慈溪的科幻小说,是不是突然还有点好奇了呢?

    女性在纪录片、低成本独立制作中更出色,其实都是被边缘化的结果。